传播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者:王海燕发布时间:2012-12-31浏览次数:1051

 

传播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较强创意策划能力、市场眼光和市场驾驭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敏锐洞察力;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坚实的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系统的传播学专业知识;熟练的采、编、评、写、创意策划、经营管理、公共关系、整合营销传播、形象设计、品牌管理等传播业务能力;较强的传播学科学研究能力,能从事新闻传播业务和传播学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和不断加强研究生的思想和道德修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敬业爱岗,责任心强,心胸开阔,视野宽广。
2、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能进行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努力实现。
3、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原理和我国新闻传播宣传的方针、政策与法规,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高尚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责任意识强,舆论导向水平高。
4、具有较高的文学、文化、艺术修养,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计算机科学知识背景;扎实的中外(英)语言文字功底和较强的口头表述能力;较强的摄影、摄像及画面的艺术加工处理能力和多媒体作品及网页设计能力。
5、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项目获取的敏感性、新闻传播职业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有强烈的创意策划意识与能力,点子和主意多;有较强市场眼光和市场驾驭能力。
6、勤奋好学,治学严谨,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新闻传播采编评写能力、创意策划能力、媒介经营管理能力、公共关系与整合营销传播能力、形象设计与品牌管理能力、媒体制作与媒体开发能力、传播学研究和传播学专业教学能力。能胜任新闻、出版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和数字媒体、网络公司、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传播业务工作,也可从事传播学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7、具有健康的体魄,至少有一项体育爱好支持身体锻炼。
8、心理健康,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强。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两年半至三年。其中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实践为一年半至两年,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酌情延长一年。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
研究生导师
1
传播理论研究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动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新闻学、广告学、公共关系、整合营销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
邱新有
项国雄
戴烽
2
广告与媒介产业研究
围绕广告学、媒介产业的基本理论、研究范畴与作用进行分析;对广告与媒介产业进行实证研究。
曾振华
汪青云
孙平
张燕
殷伟群
3
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如何有效并高效地传递信息,以致最终改变人的认识和行为的理论。
汪青云
曾振华
孙平
李和平
4
文化与社会政治传播
研究传播与社会变迁、传播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关系、媒体与人的社会化、传播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等理论与实践。
邱新有
李春雷
戴利朝
黄卫星
雷晓彤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一)培养方式                                                                 1、文理渗透、软硬件兼备、技艺结合的特点,注重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取集中讲授、个别指导、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开发实验相结合;启发、研讨、交流与合作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尤其注重项目、课题任务驱动式的学习与研究。强调以个案研究为主,思辨研究为辅,提倡研究生在个案的实证研究过程中掌握真才实学,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3、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尊重研究个人天赋特长和努力志向,注重培养终身学习和独立、协作研究的能力。在把握基本素质的前提下,对不同的研究生实行“量体裁衣”式的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师生互选制度,要求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个学期结束前)经师生互选,确定指导老师,未经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
    采取导师指导为主,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规定每位研究生在两年课程学习和研究期间至少要参与或主持一个研究(可以是导师或导师组成员的研究课题或子课题,也可以是研究生自己申请立项的课题)。
(二)培养计划
1、研究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和本学科的培养方案确定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经学科责任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2、在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提倡因材施教,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一)课程设置                                                                 导师授课是硕士研究生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的主要环节。在设置课程时,要以“拓宽基础知识,加强文理渗透,重视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作为本专业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基础知识与前沿研究成果兼顾,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来设置课程。
1、公共课程。设置4门共8学分(英语1门4学分、马列2门3学分,专业英语1门1学分);
2、专业基础课程。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理论课程3门共9学分;
3、专业核心课程。按二级学科设置3门专业课程共9学分;
4、选修课程。按二级学科设置选修课程3门共6学分;
5、按有关要求设置实践环节的课程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6、对于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的学生要求增加补修课程若干,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规定的学分。
另外,考虑新闻学专业交叉性和应用性及操作性,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若干课程。
(二)学分要求
1、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本专业规定每位研究生在硕士论文答辩前至少应修满不少于34学分的课程。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2、选修课程按专业方向和发挥研究生个性和特长设置。
3、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历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与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的有关课程。需补修的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所得的学分应单独计算。
4、考虑到该专业对研究生知识宽广的要求,还列出了若干要求研究自主学习的课程。
5、研究生必读与参考书目由各方向导师拟定。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详见附件一,课程简介详见附件二)
(三)课程考核与中期考核筛选
1、课程成绩考核。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采用考试形式,考核成绩为75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或选修课采用考试或考查的形式,考试采取百分制(60分为合格),考查采取合格、不合格二级分制评定。考核形式可采用试题、论文、面试、答辩、研制软件等形式。考试试卷和考核材料要求导师评定成绩后交学院存档。
2、中期考核筛选。硕士生入学两年,课程学习基本结束时,进行一次课程学习、科研能力、思想素质的全面考核。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考核特别优秀的,根据本人申请,院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毕业和授予学位。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者,给予黄牌警告通知,并指明努力方向,等考核达到中以上,方可进入第二阶段学习。考核为“不合格”的,原则上应中止学习和学籍。
3、通过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选拔培养对象,重点扶持;论文撰写后期仍表现科研能力存在严重问题者,必须推迟答辩时间。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凡在本校举行或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院、室、所组织举行的学术活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均应参加。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术活动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由导师综合评定。
2)实践活动
硕士在学期间必须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教学实践是体现我校师范特色,培养提高硕士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检验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科研实践是锻炼硕士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专业实习及公益劳动等。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硕士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在毕业前交一份原件到学院存档。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2、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在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科研课题。硕士生一般在第四学期应当初步定下论文题目,在第三学年内完成论文撰写并答辩。
3、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硕士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讲明选题的构思、意义、基本内容、写作要求与进度、资料来源等,开题报告要经过导师组讨论和论证,审核同意后方可开题答辩,答辩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4、实行抽检评议。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要求在最后一个学期的三月份前完成,四月中上旬打印成册,连同一篇公开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一并交学院。论文评审实行抽检评议,抽检采取“双盲评审”和通讯评议相结合的办法。未按要求做到的,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5、导师要加强对研究生的硕士论文指导和检查,有关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程序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的规定进行办理。
6、研究生学位论文在公开答辩时,实行论文导师回避制。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传播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备注
公共必修
9992001
9992002
公共英语
4
216
1和2
学校统一安排
英语学科修二外
9992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学校统一安排
全校必修
999201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
学校统一安排
文科指定选修
999201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
学校统一安排
理科指定选修
0082025
专业英语
1
18
 
学院安排
学院自行开设
专业基础课
0082014
传播理论研究
3
54
1
邱新有、戴烽、项国雄
 
0082018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
3
54
2
邱新有、戴利朝、刘赣洪
 
0082026
中外传播史研究
3
54
2
雷晓彤、李春雷
 
专业核心
0082027
整合营销传播
3
54
2
汪青云、李和平
 
0082028
文化传播研究
3
54
3
邱新有、李春雷、黄卫星
 
0082029
广告专题研究
3
54
3
曾振华、张燕、殷伟群
 
专业
选修
0082030
传播心理学研究
2
36
1
李春雷、雷晓彤
 
0082031
媒介产业研究
2
36
2
张燕、曾振华
 
0082032
媒介文化研究
2
36
2
李春雷、黄卫星
 
0082033
网络与新媒体研究
2
36
2
项国雄、李春雷
 
0082024
广告创意与视觉传播
2
36
4
孙平、张燕、殷伟群
 
实践
环节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1
18
 
学院统一安排
 
实践活动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1
18
 
学院统一安排
 
补修
课程
 
动画设计与制作
 
 
3
学院统一安排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媒体社会心理学
 
 
3
学院统一安排
 
网络传播专题研究
 
 
4
学院统一安排
 
 
 
 
附件二:
传播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082014
课程名称:传播理论研究
英文译名:Communication theory research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分:3
    时:54
开课单位:传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邱新有教授 戴烽教授 项国雄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传播学的过程行为学派和符号意义学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意义与评述;传播学研究的三大研究范式:经验-功能范式、技术控制范式、结构主义符号-权力范式产生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条件和理论条件及贡献;基于传播与社会政治、传播与经济、传播与文化、传播组织运行内在逻辑的传播学学科体系产生的历史根源及现实意义;传播的本质、作用;传播学学科基础(系统科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及社会交往理论;文化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索绪尔、福柯话语体系的结构主义理论;解释学与符号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结构主义与传播;解释学语义学与传播学、文化传播研究(传播与文化、传播与社会);对话理论与传播学;交往行为理论与传播学;传播学公共领域构建;消费文化与传播学;传播学应用领域:广告、公共关系、营销传播、媒介经营管理。
要求学生全面深该理解传播学理论及应用领域。此课程理论性强,学生阅读的资料较多,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建构传播学学科体系,同时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传播学理论去解释社会现实。
采用专题教学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每专题要求学生有读书笔记、反思日志及专题学习总结。
先修课程:传播学教程,社会学概论
 
教材及参考书目:
1、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Werner J.Severin James W.Tankard,Jr.
2、大众传播理论:基础、延展与未来(Third Edition),Stanlcy J.Baran Dcnnis K. Davis.
 
课程编号:0082018
课程名称:新闻传播研究方法
英文译名:Studies of Journalistic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分:3
    时:54
开课单位:传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邱新有 教授 戴利朝 副教授 刘赣洪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系统讲授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前沿、趋势、方法及其应用,并与学生展开研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新闻传播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所应具备的宽阔视野、思辨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帮助他们形成一名杰出的理论研究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使得我国的新闻传播研究人才能够逐步地与国际同行对话,成为未来新闻传播领域的高水平学者和学术带头人。
主要内容有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及趋势,当前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新动向、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的比较;新闻传播理论学家的素质与技能;传播学研究的三大范式:经验-功能范式、技术控制范式、结构主义符号-权力范式;新闻传播理论建构的方法、步骤和规范、研究效果的检测与评估、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道德伦理;研究与研究方法的含义;思维的逻辑体系;概念操作化与分析单位;研究计划设计与研究计划书的撰写;文献综述方法;抽样技术;新闻传播理论主要研究取向及方法:框架理论、文化研究、话语理论、内容分析、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质的研究;实证研究在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中的应用、实证研究的原理、实证方法的选择以及实证研究中常见的问题;媒体与信息研究(广告电视栏目跟踪研究、报刊版面分析、广告、新闻话语分析、媒体展示的形象研究、收视率研究、媒介影响率研究);受众研究(受众认知心理、消费态度与行为、价值引导、公信力研究、听阅焦点研究);资料分析(定性资料分析、定量分析与统计);研究结果的判断和推理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及格式。
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的素养。
采用专题教学与研讨,每一专题都要围绕某一研究问题(题目)进行实际研究操作。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美)艾尔。巴比著,华夏出版社2005年出版;
2、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3、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课程编号:0082026
课程名称:中外传播史研究
英文译名:Research on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分:3
    时:54
开课单位:传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雷晓彤 副教授  李春雷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传播史研究》回顾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流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传播史的知识结构。介绍传播史研究的重要观点和理论范式,把握传播活动和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思考人类传播活动过往经验对于今天传播实践的启示意义。本课程采用专题教学与研讨的形式,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阅读的资料较多,强化研究生的理论思辨能力,扩展其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海交大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0082027
课程名称:整合营销传播
英文译名: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分:3
    时:54
开课单位:传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汪青云教授 李和平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整合营销传播》以企业品牌战略与营销战略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与关系利益人之间可接触的一切信息来源的内外沟通。内容包括三大体系:品牌战略、营销战略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涉及整合营销传播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与适用性;品牌传播理论体系、发展与传播模型;品牌金字塔构建、品牌五行图运用;广告、公关、促销、营销(直复营销、数据库营销、网络营销——搜索引擎、病毒传播式营销、微博营销)等传播方式的整合;消费者、投资者、媒体、政府、社区和员工等利益攸关者的有效沟通;全球整合营销传播;整合营销传播的组织与运营等。
课程教学采用专题教学与研讨相结合,每一专题要求学生有读书笔记、反思日志及专题学习总结。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品牌与消费者管理、媒体与接触点管理以及营销组合等理论,为企业进行行之有效的品牌战略与营销策划活动。从而帮助企业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区别于竞争对手品牌的核心价值定位;通过营销手段的有效协同和策略整合,帮助企业在提升品牌资产的同时完成销量和利润的提升;在市场上塑造企业的总体品牌定位,使传播影响力和企业营销力最大化。
 
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1]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观念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资料:
[1]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典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美)汤姆·邓肯:《整合营销传播——利用广告和促销建树品牌》,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年版;
[3](美)唐·舒尔茨、海蒂·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年版;
[4](美)特伦斯·A·辛普:《整合营销沟通》,中信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5](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11版;
[6]Don E· Schultz :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utting It Together & Making It Work, McGraw-Hill ,1993。
 
课程编号:0082028
课程名称:文化传播研究
英文译名: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分:3
    时:54
开课单位:传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邱新有 教授 李春雷 副教授 黄卫星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文化传播学研究对象和范畴;文化与符号;文化与社会结构;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传播学解读;文化传播媒介;文化传播与文化心理;网络文化传播。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文化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采用专题教学与研讨,每一专题要求学生有读书笔记、反思日志及专题学习总结。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传播学理论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孙英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跨文化交流学,关世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世界文化产业研究,熊澄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4、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姜飞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课程编号:00820029
课程名称:广告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Advertising project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分:3
    时:54
开课单位:传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曾振华 副教授 张燕 副教授 殷伟群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广告学是在许多边缘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社会科学。《广告学专题研究》是以广告活动和广告事业的产生与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从基本原理的角度,以专题的形式讲授现代广告学的若干基本问题。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广告学与心理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的关系;广告的基本原理(定位原理、USP原理、4P与4C、5W、6W+6O理论、消费行为理论);广告运作规律;广告创意策划;广告媒介及媒介战略;广告效果研究;广告经营管理;西方广告理论;广告发展与前沿动态;广告与国家战略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曾振华:《广告学原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许正林:《新媒体新营销与广告新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课程编号:0082030
课程名称:传播心理学研究
英文译名: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分:2
    时:36
开课单位:传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李春雷 副教授 雷晓彤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传播心理学研究》在熟悉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述评的基础上,对传播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功能与作用进行分析;受众心理出现的新特征;影响大众传播内容的因素;媒介内容对行为的影响研究;媒介讯息影响态度改变的过程研究;媒介内容的认知影响研究;媒介中的刻板印象;心理学和传播研究的传播理论研究。
要求学生按照大众传播的规律熟练掌握传播心理学各个环节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并对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的特性进行提取。
采用专题教学与研讨,每一专题要求学生有读书笔记、反思日志及专题学习总结、策划方案和设计开发的成果。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2、方建移、章洁:《大众传媒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课程编号:0082031
课程名称:媒介产业研究
英文译名:Media industry Research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分:2
    时:36
开课单位:传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张燕 副教授 曾振华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涉及的媒介产业有:报纸产业研究、期刊产业研究、图书出版产业研究、广播产业研究、电视产业研究、电影产业研究、动漫产业、互联网产业研究等8个研究领域。
本课程涉及跨学科的知识点。由于跨学科较多,将新闻学、传播学知识内容与产业经济学、媒介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进行联系研究,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和深度;尤其是在理论阐释上,多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基本原理,因此教学中要尽量结合媒介产业实践实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讲授,并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关注传媒机构官网信息、查阅相关资料。
本课程采用专题教学与研讨,每一专题让学生亲身参与、分组进行研究,要求学生有读书笔记、收集媒介产业经营的经典案例、撰写学习日志并作出专题学习总结,要求学生用PPT进行提案会。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傅玉辉:《大媒体产业: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
2、冉华等:《报业数字化生存与转型研究——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芮明杰:《产业经济学(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版
4、罗伯特·G·皮卡德 著,赵丽颖 译:《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课程编号:0082032
课程名称:媒介文化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n Culture of the Media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分:2
    时:36
开课单位:传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李春雷 副教授 黄卫星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媒介文化研究》在熟悉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述评的基础上,对媒介文化的研究范畴、概念界定与作用进行分析;媒介文化的“性格”特征;媒介文化的价值框架;媒介文化的现代素养;媒介文化的态度和新闻报道;媒介文化的“心态”和跨文化交际;媒介文化的“理想”;媒介文化的责任意识的提升;媒介文化实证研究专题。
要求学生按照媒介发展的规律熟练掌握媒介文化各个环节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并对新时期媒介和大众群体心理的特性进行提取。
采用专题教学与研讨,每一专题要求学生有读书笔记、反思日志及专题学习总结、策划方案和设计开发的成果。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李春雷:《风险社会视阈下的媒介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赵勇:《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课程编号:0082033
课程名称:网络与新媒体研究
英文译名:Network and new media research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分:2
    时:36
开课单位:传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项国雄 教授 李春雷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网络与新媒体研究》主要内容要在梳理学术界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研究范畴、对象、学科定位;网络传播产生的社会与技术背景;网络及传播媒体特征(网络空间特征与技术特征、网络媒体特征、信息特征、主客体特征、传播过程特征、网络媒体与其它媒体关系);网络传播方式与功能;网络传播价值取向;网络及新媒体传播中的信息资源组织、管理与服务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舆情引导问题。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方法及在舆情引导策略中的机制。
采用专题教学与研讨,每一专题要求学生有读书笔记、反思日志及专题学习总结、策划方案和设计开发的成果。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杜骏飞等:《网络传播学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课程编号:0082024
课程名称:广告创意与视觉传播
英文译名:Advertising creativity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分:2
    时:36
开课单位:传播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孙平 教授 张燕 副教授   殷伟群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在创新思想指导下对广告创意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和解析。在分析大量资料和图片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新经济时代广告创意的文化意义、广告创意与民族文化的血缘联系、广告创意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表现形式。重点探讨广告创意与消费心理的关系、广告创意的过程、广告创意的策略。学习一系列创意法则:自然原则、具象原则、简单原则、家常原则等,以及超越性思维手法的运用。
视觉传播的学习包含对平面设计在历史、社会和研究领域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入理解。学生将有机会用平面设计的解决方案来探索文化、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诸多问题。通过一些实践项目的训练,学生将进一步锤炼各类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提出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解决方案。为在充满竞争的广告界和出版界中开创挑战性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同时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平面设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广告创意的原则和将创意转化为广告作品的能力。
采用专题教学与研讨,每一专题要求学生有读书笔记、反思日志及专题学习总结、策划方案及收集的案例、自己创意、设计、制作的广告作品。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孙涛:《广告创意的视觉表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美)海曼 著,梁卿,詹德东 译:《金牌创意:低成本的实效营销和广告创意指南》,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3. 金定海,郑欢:《广告创意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