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孙志刚教授作“今日美国媒体的关注和思考”讲座

发布者:张剑发布时间:2013-05-15浏览次数:289

             5月13日晚,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堂纳德·雷诺兹新闻研究院科研副主任孙志刚教授应邀在传播学院二楼会议室作“今日美国媒体的关注和思考”讲座,讲座由传播学院副院长曾振华主持。传播学院院长邱新有、党委书记汪青云、党委副书记许婕、院长助理李春雷以及部分新闻系老师和硕士研究生百余人一起聆听了讲座。

     孙志刚博士自美国远道而来,他以亲近平和的开场白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他说:“我想在讲座中我们有更多的互动,any question,我尽可能地给大家回答。”随后,他从“数字化”这个概念的理解入手,以iphone、ipad等新传播载体为导线,带领同学们徜徉于移动新媒体的世界之中。孙志刚教授主要介绍了美国新媒体及其发展状况,总结了新媒体的特性,然后根据新媒体延伸出了今日美国报纸媒体的变化,并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词“engagement”、“relevance”、“ collaboration”, 最后预测了新传媒业发展的趋势。
     在孙志刚博士看来,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而言是一种破坏性和颠覆性的技术,它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危机重重。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逐渐坐上了“驾驶员位置”,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因此,报纸的消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移动媒体才是今后媒体发展的方向。他认为,《纽约时报》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它启示我们:媒体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是内容,在肯定自己作为内容提供者的同时,要重新认识和调整与受众的关系,借助受众的看法、想法、批评和期望来提高自己。传统媒体应当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检索效能、扫描效能、链接效能以及社交效能。只有进一步地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创建适合跨媒体内容生产的数字化平台,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才有可能成功。 
    在预测新传媒业发展趋势时,孙志刚博士谈到:“媒体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是内容。利用互联网,社交,和移动媒体的特点,注重内容方面的投资,和寻求以内容为主的商业收入机遇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将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媒体在肯定自己作为内容提供的同时,应重新认识和调整与受众的关系,借助受众的看法,想法,批评,和期望来提高自己。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欲想重现昔日商业模式之辉煌已不现实。认真而严肃地认识新媒体的优势,创造适合跨媒体内容生产的数字化平台。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企业文化,和探索新商业模式才是出路。”
       整个讲座气氛轻松愉快,掌声阵阵。孙志刚博士与在座师生互动频频,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都予以肯定并耐心解答,与会者受益良多。聆听报告的师生认为,讲座视角新颖,信息量大,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实践性和互动性。讲座不仅为大家打开了一扇进一步认识新媒体时代美国传媒的业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的视窗,也充分展现了美国新闻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魅力,让人受益匪浅。孙博士的互动讲授幽默生动,别开生面,也很好地激发了师生们的积极思考与热烈讨论。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新闻传播教学科研机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新闻学专业的发祥地,自1908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领头羊。孙志刚教授现为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堂纳德·W ·雷诺兹新闻研究院科研副主任、美国全美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国际传播协会和全美传播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