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为中心教学体系 着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江西师范大学“十二五”期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综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5-13浏览次数:28

构建以“学”为中心教学体系 着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江西师范大学“十二五”期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综述

 
2013年,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实现了国家面向地方院校启动的本科教育工程项目全覆盖;
2014年,学校再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现了在国家教学成果奖上的新突破;
2015年,在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又获佳绩,数学与应用数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位列榜首;
……

“十二五”期间,学校积极回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和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坚持“以生为本、以德为先”办学理念,围绕学生的“四个理性选择”(满足学生对专业的理性选择,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理性选择,对教师和教学方式方法的理性选择,对自主发展多样成才的理性选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强化教师学术引领,系统谋划和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初步构建了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

一、“三名工程”:以“学”为中心教学体系的重要基础

构建以“学”为中心教学体系,实现办学实力质的飞跃,提高办学社会声誉,就要培育更多的“名师、名课、名专业”。2011年,学校开始实施“三名”工程建设。一是依托课程教学“十佳百优”评选,积极开展“名师”工程,打造教学名师。同时重点推荐名师参加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家组工作,增加本科办学层面的高端话语权。此外,积极开展针对中青年教师的新兴教学法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以年度“星级课程”的网上动态评选为基础,推进“名课”工程建设,推进“通识+专业+职业”课程体系改革,建引结合提高课程的数量和类型,强化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出台学位课程管理办法。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专题立项以及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试点,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教改。同时,着力加强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创建学校精品课程平台和“正大微课”平台,打造了一批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有力促进了教学方式的革新。三是对接国家本科教学工程要求,试点专业综合改革,启动“名专业”建设工程。实施学生自主转专业和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进一步提高专业满意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家试点项目为示范、省级试点项目为依托、校级试点项目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专业综合改革布局。同时,实施专业分类分型建设,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积极调整合并部分传统专业,淘汰劣势专业,稳定专业规模。

 

 

二、“正大学子”:以“学”为中心教学体系的重要特色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实施“正大学子”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特色办学的重要抓手之一。2012年3月,学校制订实施《江西师范大学“正大学子”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实施方案》。各学院充分利用优势特色学科带动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积极探索符合学院生源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打造学院教学质量品牌。“十二五”期间,学校致力打造“一院一品,一专一特,一人一才”,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特色项目专题立项工作。五年来,学校积极依托“正大学子”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的求新、求特,打造出一批社会影响力的培养品牌,如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金牌”讲解班、国际教育学院的“淑女”班、传播学院的卓越传媒人才班、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的网络工程精英、政法学院的卓越法律人才等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国际教育学院的“家长委员会” 得到了时任副省长朱虹的批示和肯定,向全校进行了推广,并作为重点课题获得省教育厅重点立项。

 

 

三、强化学风:以“学”为中心教学体系的文化引领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关键在强化学风,实现文化引领,一年一度的“教学月”活动是其重要渠道。“教学月”活动每年主题不同,各有侧重,如第六届“教学月”活动聚焦课堂,全面开展了校领导听课、评课活动,第七届“教学月”活动聚焦课前,突出强调教师备课、学生预习等。尽管焦点不同,但都围绕“培养社会中坚骨干人才”目标定位,突出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改革,推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建设。每年的“教学月”活动,各学院都积极围绕主题主线,开展班级学风建设活动、教师教学宣讲系列活动,积极论证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广泛开展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营造了全校上下关注本科教学的良好氛围,为提升教风学风校风打下了扎实基础。此外,学校加大“十佳百优”一线教师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树立崇高师德的价值标杆,激励教师真正做到爱生敬业、严谨笃学,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四、助学平台:以“学”为中心教学体系的有效载体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要有良好的服务体系。2014年9月,学校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形成全时空服务体系。40余名具有丰富教书育人经验的优秀一线教师和30余名品学兼优、热心公益的学生承担中心的指导和服务工作。通过组织一系列文化专题讲座、校内外专家报告、学术沙龙活动,开展各类辅导、答疑课,搭建起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校友之间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着力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此外,学习指导中心开展了“拒绝早餐入教室”等活动,倡导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对新生晚自习的管理、协调,为新生各班级配备导师、助教,引导新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五、常态监控:以“学”为中心教学体系的可靠保障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增强教学服务意识,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十二五”以来,教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坚持每天深入到教学一线,主动为师生提供贴心服务;学校、学院领导在每学期开学初、期中和期末开展至少三次教学检查,深入课堂, 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领导干部听课、学生信息员和学生评教等相关制度,强调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定中的作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教学监控,教务处坚持每周定期发布检查情况通报,及时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确保教学质量。二是实行本科教学运行状态的常态监控。2011年,学校制订出台《本科教学工作常态监控实施方案》,以专业为监控对象,分别对培养方案、师资条件、正副教授上课数量、教学基地、课堂教学质量、试卷质量、实践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与建设等十五个指标进行监控。通过对全校每个专业的50个观察点的细致监测,构建了每年多达20000多条信息的常态监控数据库,并及时运用好数据,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改进,形成了学年本科教学质量白皮书和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六、专业评估:以“学”为中心教学体系的有力抓手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重视专业的内涵建设,以专业评估为抓手,以评促建,重在建设。2015年,学校在全省普通本科院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通信工程、英语、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工程、会计学和法学等7个专业参加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并获佳绩,其他本科专业同时完成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推进会,协调解决问题,部署具体工作。与此同时,按照《江西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评估实施办法(试行)》规定,结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要求,学校2015年启动了本科专业校内评估,按照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进行。评估对象为参与全省专业综合评价的7个试点专业和1999年扩招前设置的专业共25个。

 

七、质量提升:以“学”为中心教学体系的显著成果

 

通过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实现进位赶超,国家级项目实现全覆盖。先后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2项、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2门,规划教材1部,成功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项,获得重大项目数在全国37所地方师范大学中居第3位、省内本科高校中居第2位。获奖项目实现了国家面向地方院校启动项目的全部覆盖,获奖总量在全省排名第二,进入全国同类师范大学的先进行列,完成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任务。2013年我校梅国平等11位教授获聘新一届国家教指委委员,获聘数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地方师范大学中排名第五、全省排名第二。2014年,我校申报的《基于校-校、校-政合作的“三层五段七化”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国家教学成果上的新突破。2015年,在全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数学与应用数学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位列榜首,英语、会计学和生物工程专业排名第二,法学和通信工程专业排名第三,是全省唯一所有参评专业都位居前三的本科高校。
根据省教育厅公布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数据,“十二五”期间,学校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茅;2011年,学校就业工作成功跻身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50强。此外,教育部简报(〔2015〕第28期)以“江西师范大学积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为题,专题刊发报道了我校积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经验做法,对我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回顾“十二五”的改革历程,学校本科教学,一路烙下了坚实厚重的足印,青青子衿正在茁壮成长为翩翩才俊;站在“十三五”起航线上,学校本科教学将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积极推进“五个工程”为抓手,即以支部建在专业上和“一院一品、一专一特、一人一才”教学特色建设为主的育人“党建+”工程,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协同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以建设名师、名课、名专业为主的“三名”本科教学精品工程,以重点培养学生健康养成、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的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和以争创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的质量保障建设工程,续写学校本科教育的新篇章,为实现特色鲜明、全国一流高水平师范大学奠定坚实基础。(文/图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