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韬奋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1-11浏览次数:862

 

11月9日至10日,第五届韬奋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研讨会主题为“创新与守正:历史风云中的邹韬奋”,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河北大学、黑龙江大学、青岛大学及上海社科院、文汇出版社等全国各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我校,共同分享韬奋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 

邹韬奋先生祖籍江西,是民国以来赣籍新闻出版人的优秀代表,更是现当代新闻出版工作者的杰出典范。韬奋学术研讨会已连续举办多届,是国内韬奋研究领域最高水平、最具传统的学术活动。本届研讨会由上海韬奋纪念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中共鹰潭市余江区委宣传部及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主办,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具体承办。

10日上午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项国雄、上海韬奋纪念馆副馆长上官消波、中共鹰潭市余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新华及我院副院长胡沈明分别致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瑚、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 朱敏彦、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陈挥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张和昆主持。

副校长项国雄代表学校对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说,邹韬奋先生一生编辑报刊,出版书籍,经营书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把有限的生命与社会进步、民族解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大业中的杰出志士,形成了“服务人民,以笔为剑,战而不屈,艰苦创业”的韬奋精神,家乡人一直为此深感自豪。今年适逢韬奋先生诞辰124周年,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多家单位联合主办本届韬奋学术研讨会,作为韬奋先生家乡的新闻传播后人,倍感荣幸。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韬奋精神、挖掘和阐释韬奋精神的当代价值,进一步明晰融媒介舆论环境下如何壮大主流舆论。

主旨演讲环节,复旦大学黄瑚教授做了题为《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韬奋职业精神之底色》的发言,介绍了韬奋以读者利益为中心,认真对待读者来信,坚持大众化的办刊立场,以及韬奋先生在坚持推广进步文化的同时,如何正确处理事业性与商业性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挥教授以近期出版的两册生活书店会议记录为蓝本,发表了题为《生活书店临时委员会的成立和管理制度的完善(1936—1939)》演讲,介绍了在生活书店内部存续了近三年的领导机构临时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朱敏彦副会长做了题为《韬奋:文化出版企业管理的开拓者》的讲演,介绍了生活书店的生产合作社体制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模式,以及这一模式在抗战时期的不断完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大伟教授的演讲《制度与人性:尘封史料中的生活书店内部管理制度(1938-1939)》探讨了生活书店如何激发员工“参与意识”与工作积极性,其内部管理制度是生活书店在强者如林的民国出版界获得自己独有地位的原因。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乔云霞教授做了题为《邹韬奋出版精神研究》的发言,介绍了韬奋坚持为大众服务的出版思想: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去群众中吸取力量,为大多数民众谋福利,不以盈利为目的。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晓灵教授的《删除与遮蔽:六篇佚文中的邹韬奋编辑逻辑》以全集中《小言论》部分失收的佚文为典型文本,探讨《韬奋全集》“删除”和“遮蔽”相交织的编辑逻辑。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洪九来副教授的演讲《“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文化”:生活书店企业文化新探》以《店务通讯》和最新出版的《生活书店会议记录》为研究对象,梳理了生活书店内部民主、忠诚、服务等多彩的企业文化。从现代企业角度来看,生活书店是典型的“以价值观为基础的企业文化”而非“以服从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将商业性与事业性完美统一。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谦教授的演讲《论邹韬奋及“韬奋精神”对徐雪寒从事出版工作的影响》介绍了徐雪寒在“救国会”时期及抗战时期与邹韬奋的交往,韬奋的出版经营理念、职业操守及人格魅力,均对徐雪寒有着重大影响。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雷晓彤的《两种现代性的思考——以邹韬奋海外通讯研究为例》演讲以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的视角,探讨了邹韬奋1933年至1935年流亡期间发回的海外通讯。

分组讨论环节,共计39位学者分成4组展开讨论,为历年来最大规模。学者们从多学科、多角度展开研究,有运用历史学、新闻学视角的《生活书店〈战时读本〉的发行始末》《生活书店的中坚力量》《理想与现实:邹韬奋思想中的国家与世界》《由“小言论”到〈小言论〉:邹韬奋报刊言论观浅析》等;有从美学角度的《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的视域看邹韬奋作品的美学特征》;有切入点独特的《〈萍踪寄语〉之〈在法青田人〉篇的解读》《报人与“新闻官”的职业抉择——以邹韬奋与董显光、曾虚白为中心的对比研究》《浅析邹韬奋的职业教育思想》等;“老三联”后人黄洛峰女儿黄燕生和徐伯昕外孙女徐虹也参会交流了《齐心同所愿,携手铸百城——简述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的合作与联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激流中——外公徐伯昕在1944—1947》。其中部分学者连续几年参加韬奋研讨会,长期热心于韬奋研究。

本次研讨会举办期间,陈挥教授和黄瑚教授还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分别带来题为《大众文化的先驱——邹韬奋》《全党办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性贡献》的讲座,让在座的师生对近代新闻出版有了更深的了解。

近年来,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积极利用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将之融入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课程思政相关工作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作为韬奋家先生家乡的新闻传播院系,学院将以传承和弘扬韬奋先生精神为已任,与兄弟院校和单位一起,大力开展协同创新,争取打造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成为韬奋先生史料挖掘和精神研究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