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硕导
发布时间: 2019-11-04 浏览次数: 1083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登记表

姓名

项国雄

出生年月

19652

性别

最终学历

本科

最高学位

学士

电子邮箱

1843149978@qq.com

职称

教授

职务

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

专业及研究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育,新闻传播学、新(融)媒体传播、文化创意。

学术

经历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界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先后主持各类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全国优秀案例1项。

学术

代表作

[1]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的差异化建构——基于新闻、评论文本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6):17-23.

[2]功能延拓与价值重构:网络新闻跟帖演进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03):115-121.

[3]基于网络研修工作室的乡村教师教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探索[J].中国教师,2018(12):24-27.

[4]移动学习接受度与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4):5-8.

 

 

学术课题

 

 

1.基于VR/AR和智能匹配的陶瓷艺术品在线推荐、定制、体验和交易一体化云平台研究与应用(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和旅游研究项目信息化发展专项)

2.江西省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活动系列标准研制

3.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研究》

4.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5.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题库与机考系统研发与应用

6.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平台研发与应用

学术兼职

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招生要求

基本要求: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人格健全,身心健康,阳光大方;为人处事稳重踏实,不急功近利,学风端正;自律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较强。

学业要求:

1.学习态度端正,热爱学习,好学上进,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2.热爱阅读,博览群书,广泛阅读文献、书籍;

3.勤于交流、反思和写作,经开展日常化的交流、反思和写作(日志、笔记、感悟、研究报告、论文等);

4.做到“七个一”:一篇文献综述、一份研究设计、一份专业作品、一份实践案例、一份调查报告、一场报告会、一篇高质量论文;

5.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每周能与导师至少互动一次。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登记表

姓名

钟志贤

出生年月

196408

性别

最终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电子邮箱

Jxzzx@126.com

职称

二级教授

职务

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

专业及研究方向

专业:教育技术学

研究方向:教学设计、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

学术

经历

 

西北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 硕士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 博士

 

江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技术学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赣鄱555英才工程”领军人才。曾任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传播学院院长、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等职务。现兼任江西省智慧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顾问。

 

学术代表作

(一)近五年主要论文

[1]钟志贤,易凯谕,王宏胜,陈佳骊,王双双,王姝莉.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从CAI到智慧教育——祝智庭教授的字里行间[J].电化教育研究,2019(09):5-17.

[2]钟志贤,易凯谕,刘晓艳.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现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03):106-117.

[3]易凯谕,钟志贤.“国培计划”研究热点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8(12):43-49.

[4]钟志贤,易凯谕,邱娟.禅宗文化与乔布斯[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0(03):10-22.

[5]钟志贤.阳明心学要义心读:一种视域融合[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0(02):33-42.

[6]张晓梅,王薇,钟志贤.现代远程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评价体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03):94-101.

[7]钟志贤,曾睿,张晓梅.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演进(19892016)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9):14-23.

[8]张晓梅,钟志贤.中国教学设计研究30:关键学者视域[J].中国教育科学,2017(01):159-189+158+238.

[9]钟志贤.数字阅读的陷阱与规避[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2):15-25.

[10]钟志贤.永恒的感召——胡德海先生的学术品格[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05):35-37.

[11]钟志贤,陈能.论“个个善学”:内涵、特点与方式[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7-12.

[12]张晓梅,钟志贤,沈建华.面向“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6(01):32-40+80.

[13]钟志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管理思想[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9-21.

[14]黄林凯,钟志贤.新西兰学习成果认证体系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11):57-66.

[15]黄林凯,钟志贤,高燕,宋灵青.技术的教育运用: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创新——访谈国际知名教育技术学者Thomas C.Reeves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1-6.

[16]钟志贤.思虑中国:南国农关于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文化哲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03):5-16.

[17]钟志贤,黄林凯,范艳敏,宋灵青.远程教育的现状、挑战与发展——访远程教育专家Michael G. Moore[J].中国电化教育,2014(08):14-18.

[18]钟志贤.义趣探微:中庸之道蕴涵的四大教学设计研究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2):5-12.

[19]易凯谕,钟志贤.论设计与设计思维[C].//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2018:1-9.

[20]程亚萍,钟志贤.我国教学设计师关键能力研究[C].//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23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2019.

[21] WANG ShuangshuangYI KaiyuZHONG ZhixianData Security And Governance Paths On "AI +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sponsibility EthicsICoME 2019

 [22] WANG ShuliYI KaiyuZHONG ZhixianResearch Review o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Since the 21st CenturyICoME 2019

 [23] WANG QiYI KaiyuZHONG Zhixian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How to be a Future Teacher"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CoME 2019

(二)近五年著作

1.《大道中行——特级教师刘运来的教育人生》 合著/2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5.08

2.《远程学习者的自我管理》 独著 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5.12

3.《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与培养》 合著/1   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5.12

4.《现代农业的希望——江西一村一名大学生创新创业纪实》 编委会副主任 江西高校出版社2016.12

5.《田野上的创业故事》    主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08

6.《养心茶道》 合著/1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2017.12

7. 朴道励行 见智见人——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学术思想素描》 主编/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8

 

 

学术课题

 

 

 

(一)主持结题

1.《知识时代对教师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2004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2015-12-30结题)

2.《红土地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的纵深与拓展研究》,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2015-12-30结题)

3.《国际视野的下开放大学组织架构的比较研究》,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2015-10结题)

4.教育部职成司重大委托项目《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之“课题4-2: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中心运行机制研究”。(教职成司函[2012]92号)。

5.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重点课题《江西开放大学建设研究》。(2018-08-03

 

(二)主持在研

1.2017,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委托项目《新时代江西省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编号:JXJG-17-100-2

2.2018,主持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18)规划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能力构成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8JY29

3.2019,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中国教学设计四十年(1978-2018)发展状貌研究》(项目编号:19ZD014

 

 

学术兼职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全员培训计划”专家组成员;

江西省教育咨询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江西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

江西省远程教育学会副会长;

江西省督学;

多家CSSCI期刊审稿人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登记表

姓名

汪青云

出生年月

19630318

性别

最终学历

本科

最高学位

学士

电子邮箱

Qywang198@163.com

职称

教授

职务

专业及研究方向

传播学理论.新闻实务.新媒体.广告.整合营销传播.教学设计

学术

经历

 汪青云,1987--2002年,历任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团委书记.讲师.副教授.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其间1999920007月在复旦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00年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2年为传播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20048月—20058月,任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副总编; 20059月—20102月,任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其间, 20071月—20081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芬兰做访问学者一年; 20103月至今任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党委书记,教育技术学.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生导师。

主持国家社科课题一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一项;省级课题十一项,其中省高校教改重点招标课题一项,省教育规划课题三项;省社科重点课题一项。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课题一项;出版专著二部,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并获省社联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教育技术学论文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第八届“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指导的作品获全国二等奖,江西省一等奖。打破江西省历史记录。教学曾获江西师大青年教师课堂竞赛二等奖。

学术代表作

 近三年发表的论文:

[1]汪青云,张文卓.纪录片的文化构建路径探究[J].青年记者,2018(26):97-98.

[2]汪青云,白丹.自媒体时代评论创作者转型的态势与思考[J].青年记者,2018(18):62-63.

[3]汪青云,贾士倩.自媒体时代新闻概念的再定义[J].青年记者,2018(06):14-15.

[4]汪青云,白丹.新闻评论员转型的现状和困境[J].新闻战线,2017(10):41-42.

[5]汪青云,胡沈明.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信息发布理论框架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1):71-75.

[6]汪青云.宣纸大师汪六吉其人其事[J].江淮文史,2016(06):156-160.

[7]汪青云,严安德.微信冲击下微博的发展之道[J].青年记者,2016(21):75-76.

[8]汪青云,李慧芳.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互动系统构建研究[J].新闻世界,2016(04):58-61.

[9]汪青云,陈旭.网络谣言传播的受众心理分析[J].青年记者,2015(33):34-35.

[10]汪青云,李慧芳.突发事件中“塔西佗陷阱”适用性探究[J].新闻知识,2015(09):35-37.

[11]汪青云,黄骏.微信谣言传播的点、线、面[J].新闻知识,2015(07):47-48+73.

[12]汪青云,童玲.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特征分析——基于2010-2014年间网络谣言的研究[J].新闻知识,2015(06):6-8.

[13]张飏,汪青云.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J].新闻传播,2014(06):198-199+201.

[14]柯筱清,汪青云.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运营组织结构的优化分析[J].新闻世界,2014(06):142-144.

[15]钟鹏,汪青云.大学生新媒体素养调查研究[J].新闻世界,2014(06):217-219.

[16]臧佩,汪青云.云计算时代的出国留学大数据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03):30.其他可见知网。

 

 

学术课题

 

 

 

 主持完成的课题有: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与危机应对机制研究”

  2.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与舆论引导研究”。

  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3G时代手机微博的危机传播研究”

  4.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学术兼职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登记表

姓名

刘赣洪

出生年月

197305

性别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电子邮箱

125915497@qq.com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专业及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学;网络教育、教师教育

学术

经历

1991-1995  江西师大传播学院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

2002-2005  江西师大传播学院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

学术论文(2015-2019)

[1]刘赣洪,杨敏.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主持人引领能力模型的构建——基于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9(01):53-58.

[2]刘赣洪,昌娜.40年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06):24-29.

[3]项国雄,刘赣洪.基于网络研修工作室的乡村教师教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探索[J].中国教师,2018(12):24-27.

[4]刘赣洪,张希丽.近三十年来我国教师培训模式变迁之知识图谱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8):83-88.

[5]刘赣洪,王晓佩.部级优课点评数TOP100视频的内容分析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8(Z2):53-57.

[6]刘赣洪,魏倩倩.近十年我国STEM教育研究之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8(03):19-23+108.

[7]刘赣洪,杨敏.隐匿在互动交流中的教师培训真实需求发掘——以J1060名教师即时互动信息为数据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5):6-9.

[8]张希丽,刘赣洪,张振华.教师情感倾向支持理性职业价值观构建——以网络研修评论为数据源[J].教育导刊,2016(02):72-75.

[9]刘赣洪,张希丽.从反思日志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江西教师网448篇日志的共词聚类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5(11):31-34.

[10]胡亚京,刘赣洪.国内MOOCs平台课程建设的内容分析[J].教育导刊,2015(10):51-55.

[11]刘赣洪,袁文珍.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5(05):44-47+75.

[12]刘赣洪,袁文珍,宋江雪.中小学教师微课偏好内容分析研究——以江西教师网点击率前500名的微课为研究对象[J].上海教育科研,2015(08):38-42.

[13]贾健,刘赣洪.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念调查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04):87-90.

[14]刘赣洪,郭楚楚.网络研修工作室专题设计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03):46-48+56.

[15] 刘赣洪,何秋兰.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以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5(08):11-14.

[16]刘赣洪,张希丽.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文献内容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5):25-27.

[17]刘赣洪,袁文珍.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应用的SWOT分析[J].职大学报,2015(02):92-96.

[18]何秋兰,刘赣洪.新课程下的中国中小学微课教学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32(04):3-5.

 

 

课题与奖励(2015-2019)

 

 

在研课题:

{C}1.       {C}主持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乡土文化视域下乡村教师整合研修学习研究》

{C}2.       {C}主持2018年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一项;

{C}3.       {C}主持2018年江西省人文社科课题一项。

 

奖励:

{C}1.           2019年获得江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一);

{C}2.           2019年撰写的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从迷茫走向自觉 ——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十九年的专业成长之路》成功入选教育部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

{C}3.           2018年获得江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

{C}4.           2018年获得教育部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全国专业学位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一项;

{C}5.           2018年获得现代教育硕士专业全国教指委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C}6.           2017年撰写的《网络研修工作坊助力教师专业发展》获得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优秀工作案例。

 

学术兼职

 

 

招生要求

基本要求: 身心健康、阳光向上、无不良嗜好。

学业要求:

1.爱学习,善沟通,能吃苦,逻辑思维强。

2.多看论著论文,多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多写作论文,在校学习期间期望能写作3篇以上完整正规学术论文;

3.每周要求同学能与导师至少互动一次。

               

 

硕导简介

 

 

姓名

陈莉

出生年月

1972.9

性别

最终学历

博士

最高学位

博士

Email 

chenlily@126.com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专业及研究方向

专业为教育技术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教育信息技术创新采纳

学术

经历

 

1994年本科毕业,2003年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参与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制定

2005-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

2018.9-2019.8 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学习技术系访问学者

1994-至今,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工作,一直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学术

代表作

论文:

[1]从精品课程看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J]. 开放教育研究,2008,01:28-33.

[2]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比较[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03:22-26.

[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综述[J]. 江苏高教,2011,01:137-138+151.

[4]大学生网络社区行为初探,2013教育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

[5]从教师培训到教师学习: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电化教育,2016(4)

[6]实践导向的网络课程开发与实践[J], 电化教育研究,2016(8)

[7]Design of online teacher training mode:a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pproach,proceedings of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

 

论著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基于角色分析的视角,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第二作者

   

 

 

 

 

学术课题

 

 

 

 

 

课题

2012年 基于博客圈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江西省教改课题

2013 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行为研究 江西省高校人文课题

2018年 网络研修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学术兼职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登记表

姓名

李志国

出生年月

1964.12

性别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最高学位

理学学士

电子邮箱

809169134@qq.com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专业及研究方向

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远程教育研究

学术

经历

 

学术代表作

 

主要从事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及多媒体远程网络教育研究。系统讲授《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设计》、《教育技术项目实践》等课程。曾连续三届获江西省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主持两项校级精品课程《网页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建设;主持完成省教育研究课题2项,在省级刊物公开发表网络学习、管理研究论文多篇。

 

 

 

 

 

 

学术课题

 

 

 

 

 

 

 

 

 

 

 

 

 

学术兼职

 

兼任江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省级面试技术CTO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登记表

姓名

黄景碧

出生年月

1968.11

性别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电子邮箱

43930878@qq.com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教师

专业及研究方向

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教育计算思维

学术

经历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 教育技术 2009-2012

湖北大学     硕士 化学教育 1997-2000

江西师范大学 学士 化学教育1986-1990

学术代表作

{C}一、{C}代表性论著

{C}1.         黄景碧 教育原理与工程------信息互动系统的视角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10.1 (学术专著)

{C}2.         黄景碧 信息视野的教育原理探新——兼论学习原理 开放教育研究 2010.08.05 (04) (期刊论文)

{C}3.         黄景碧 黄加文; 晏皓鸾 信息互动系统观的E-Learning理论与实践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2 (01) (期刊论文)

{C}二、{C}论著之外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

{C}1.         黄景碧  教育原理与工程-------信息互动系统的视角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省部二等奖 2013.11.1   

{C}2.         黄景碧 EDSS教育决策支持系统V1.0 2017SR3863222017.3.20 (软件著作权)

{C}3.         罗凌; 温善毅; 黄景碧 大学生英语网络学习与自主训练平台V1.0 2018 SR06559 (软件著作权)

 

 

学术课题

 

 

{C}(一)  指导省级研究生课题,信息互动系统驱动的教育计算思维架构研究    昌娜        省级立项       YC2019-S137

{C}(二)  省级教改项目,JXJG-15-87-1,基于DDEDSS的教学决策研究,2016.01-2019.12,在研,参加。

{C}(三)  省级社科项目,12JY33,学校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整合研究----信息互动系统的 视角,2013.01-2016.01,已结题(签定结果“优秀”),主持。

{C}(四)  {C}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CA110190,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价值审思与重构,2011. 07-2014.07,已结题,参加。

学术兼职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登记表

姓名

何彤宇

出生年月

197005

性别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电子邮箱

183028430@qq.com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专业及研究方向

信息技术与应用

学术

经历

2001-2004  贵州师范大学数学宇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学术论文(2015-2019)

[1]国内深度学习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第一作者,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3-1

[2]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朝核问题研究热点分析,独著,情报杂志,2017-11-18

[3]制约国内高校MOOCs发展的六大障碍,通讯作者,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5-23

[4]APP应用现状、挑战与展望,通讯作者,软件导刊,2017-4-28

[5]mOOCs概念的探索与研究——基于MOOCs本土化的思考,通讯作者,现代教育科学,2017-3-20

[6]内地普通高校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模式探索,第一作者,教育观察,2015-11-19

[7] “碎韩”:从产生到消解——碎片化传播视角下的肖韩之争”,第一作者,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11-19

[8]基于云计算的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通讯作者,软件导刊,2015-5-26

[9]基于app的移动网络教育平台(SAP)构建研究,第一作者,2017(第16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2017-11-11

 

 

课题与奖励(2015-2019)

 

 

 

 

学术兼职

 

 

 

招生要求

参见学校相关制度和相关方向招生简章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登记表

姓名

张静

出生年月

198007

性别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电子邮箱

308618887@qq.com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专业及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学  信息技术与教师发展

学术

经历

2001-2004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1-2014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

学术论文(2015-2019)

[1]张静,江六六.基于词频分析和知识图谱的国内外TPACK研究热点对比分析[J].教育信息技术,2018(11):39-45.

[2]龙芳,张静.基于Nvivo的小学数学“优课”课堂教学行为特征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8(11):32-35.

[3]张静,龙芳,沈帅.高中信息技术优课案例特征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09):113-115.

[4]张静,杨文正.面向TPACK发展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例析与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05):41-44.

[5]张静,刘赣洪.多维视角下教师TPACK发展机制与培养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03):95-102.

[6]张静,蒋立兵.中小学教师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05):105-111.

[7]张静,杨文正.“技术中心”转向“技术设计”:TPACK框架的教育意蕴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01):36-40.

 

课题与奖励(2015-2019)

 

在研课题:

1.信息技术支持设计型教师知识结构发展机制及培养模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已结题

2. “深度融合视域下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路径研究”,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已结题

3. 知识生态学视域下融合技术的教师知识协同进化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2018-2021.

 

学术兼职

 

 

招生要求

基本要求:不限毕业学校、专业、地域和性别,为人处事稳重踏实,懂礼貌,尊重导师和学院其他老师,不招浓妆女生和奇装男生;

学业要求:

1.研究生学习需勤奋努力,将主要时间放在研究性学习中;

2.多看论著论文,多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多写作论文,无论是否能发表,在校学习期间期望能写作3篇以上完整正规学术论文;

3.每周要求同学能与导师至少互动一次。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登记表

姓名

刘晓艳

出生年月

197708

性别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电子邮箱

Lxy336@163.com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专业及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学  教学设计

学术

经历

1999-2002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

 

学术

代表作(2015-2019

[1] 论文:面向教师学习:数字时代教学参考书的功能转变与编制创新,《电化教育研究》[J].2016(10)(第一作者)

[2] 论文:一起作业网支持的小学英语在线作业应用研究,[C].201608)(第一作者)

[3] 论文:具身学习:理解和设计学习的新视角,《上海教育》[J].201512)(第一作者)

[4] 论文:学习科学融合视域下教学设计理论创新的路径与方法,《电化教育研究》[J].2016(11)  (第二作者)

[5]论文: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现状研究.电化教育研究[J]201903,第三作者

[6] 参译:《怎样做开题报告--给教育社会与行为科学专业学生的建议》第10,11章,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09

 

 

 

课题与奖励(2015-2019)

 

 

在研课题:

{C}1.       2019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成效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

{C}2.       {C}校级教改课题: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已完成课题: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优秀教师多媒体课堂文化与教学特征研究, 2016年已结题

相关奖励:

{C}1.       江西省师范生教学技能赛优秀指导教师(2016

{C}2.       {C}江西师范大学十佳教师(2019

 

学术兼职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