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创新为宗旨,紧跟传媒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大力推动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应用研究,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提供地方经验,为传媒业及相关岗位输送合格人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国情,熟练掌握传播理论与方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法规,能够把握现代传播职业理念,恪守传播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能从事新媒体、广告、视听媒体以及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亦能从事相关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向
本学科设置了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与新媒体四个培养方案
1:新闻学方向
该方向主要研究新媒体新闻业务理论与规律,具体包括新媒体新闻业务、新媒体信息传播理论、新闻评论与舆情
2:传播学方向
该方向主要研究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规律,具体包括新媒体与网络治理、新媒体与社会心理两个方向。
3:广播电视学方向
该方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及视听新媒体的业务理论与规律,具体包括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广播电视艺术与传播两个方向。
4:广告与新媒体方向
该方向主要研究广告与形象传播业务理论与规律,具体包括广告传播、公关传播、品牌形象传播、新媒体用户行为与效果。
三、学制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硕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且无不及格者,本人独立或与导师合作发表本学科A类期刊论文一篇、完成学位论文且毕业论文送审前被导师组评定为优秀、符合学校其它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者,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类,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方向核心课、方向探究课;选修课程包括方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
本专业硕士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37 学分。由三部分组成:必修课程(学位课程)不少于 26 学分,选修课程(非学位课程)不少于 9 学分,必修环节 2 学分(其中学术活动 1 学分,实践活动 1 学分)。
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
具体学分构成如下:
(1)公共必修课(共4门,7学分)
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共2门,3学分)、第一外国语课(共1门,3学分)和专业外语(共1门,1学分)。其中专业外语课程由学院开设,其余课程由研究生院于第一学年内统一组织开设 。
(2)学科基础课(共2门,6学分)
学科基础课是硕士生学习和掌握一级学科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按一级学科设置,开设 2 门,共 6 学分。
(3)方向核心课(共3门,9学分)
方向核心课是硕士生掌握本培养方向基本知识结构和领悟本方向精髓的核心课程。方向核心课程共开设 3 门,共9学分。
(4)方向探究课(4学分)
方向探究课是硕士生掌握本研究方向前沿问题和尖端知识的课程。共设三到四门,每门1-2学分,共计4学分。
(5)方向选修课(至少6学分)
硕士生根据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方向选修课,选修学分至少须达到6学分。
(6)跨学科选修课(至少选1门,至少2学分)
为了扩大硕士生的学术视野,硕士生应跨越一级学科选修课程,选修学分至少须达到 2 学分, 课程考核按照选修课标准执行,考核合格后以所选修的课程计算学分。
(7)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跨学科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生需补修与本学科相关的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 2 门。需补修的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补修课程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合格 以上成绩,但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附件一。
2.课程考核
本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设置的各门课程均应进行考核,硕士生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可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学位课程(除公共必修课外)考核成绩达到 75 分以上(含 75 分)或“中”及以上为合格。公共必修课和非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 60 分以上 (含 60 分) 或 “及格”及以上为合格。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硕士生课程的考试,可采取课堂开卷、课堂闭卷、课程论文、口试加笔试等不同的形式;硕士生课程的考查,是根据平时听课、完成作业、课堂讨论、调研报告、社会实践等情况综合评定的成绩。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学术论文以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课程过程考核。
五、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
为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硕士生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学院设立导师论坛、研究生论坛等2个学术交流平台,每位导师每年应为研究生开设1次学术讲座,学院研究生每月组织一次学术论坛。各学科方向同时要邀请校外专家为研究生进行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开设学科前沿讲座等。在读期间,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应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的学术会议,应听取不少于10场由校内外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院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合格后计1个学分。为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学院每年邀请至少1名境外学者开设讲座、短期课程或创办研讨班,重点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基础和创新能力。每个学科方向(二级学位点)平均每年原则上至少派遣1位研究生到境外高校访学研修或进行合作培养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实践活动
根据国家对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加强硕士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是硕士生必修环节,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生实践活动实行“五个一”,即在社会调查、方案设计、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研究报告等中间根据个人研究方向以及未来发展需要选择实践形式中的五个,硕士生参加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记入《江西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后计1个学分。
六、文献阅读
为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学科基础知识中的作用,硕士生在读期间应完成相关文献阅读,撰写读书报告,每学期至少一篇。文献阅读情况作为硕士生中期考核淘汰的重要指标,具体标准见学院研究生文献阅读考核标准和办法。
七、中期考核
为建立硕士生分流培养的机制,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和论文开题前,对硕士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研能力、文献阅读等方面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参照《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中期考核与筛选暂行规定》执行。文献阅读未通者,不能进入论文阶段。
八、科研能力的培养
各学科方向应突出硕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研究贯穿于培养全过程。鼓励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促进硕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1篇本学科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含)以上论文。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综合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学术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培养方案中应对论文选题、文献资料、实验(调查)数据、参考文献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导师和学院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与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并有具体的时间安排。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一般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各学位点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
3.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经导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十、培养方式
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个人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个人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集体指导和团队培养的优势,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自主个性化发展。
2.完善以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做到管教管导,教书育人,既要发挥对研究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研究生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的教育作用。导师应为在学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新闻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必修 课 | 99920001 99920002 | 公共英语 | 3 | 108 | 1和2 | 学校统一安排 | 7学分,60分以上合格 |
9992000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99920010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2 | 学校统一安排 |
99920012 |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 1 | 18 | 1或2 | 学校统一安排 |
00820001 | 专业英语 | 1 | 18 | 3 | 熊茵 |
学科基础课 | 00820002 |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 | 3 | 54 | 1 | 项国雄等 | 6学分,75分以上合格 |
00820003 |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 3 | 54 | 1 | 邱新有等 |
方向核心课 | 00820004 | 新闻史论 | 3 | 54 | 1 | 雷晓彤 | 9学分,75分以上合格 |
00820005 | 新媒体新闻传播研究 | 3 | 54 | 1 | 汪青云 |
00820006 | 新闻评论研究 | 3 | 54 | 2 | 胡沈明 |
方向探究课 | 00820007 | 新闻报道与社会发展 | 1 | 18 | 2 | 陈旭鑫 | 4学分,75分以上合格 |
00820008 | 数据挖掘与分析 | 1 | 18 | 2 | 黄斐 |
00820009 | 调查报道研究 | 1 | 18 | 2 | 陈旭鑫 |
00820010 | 网络舆情研究 | 1 | 18 | 2 | 熊茵 |
方向 选修 课 | 00820011 | UGC语境下的新闻研究 | 1 | 18 | 4 | 熊茵 | 至少选修6学分,60分以上合格 |
00820012 | 危机传播研究 | 1 | 18 | 3 | 汪青云 |
00820013 | 社会群体媒体镜像研究 | 1 | 18 | 4 | 李铁锤 |
00820014 | 知名自媒体研究 | 1 | 18 | 4 | 胡沈明 |
00820015 | 新闻业务史研究 | 1 | 18 | 3 | 雷晓彤 |
00820016 | 社会热点与舆论引导 | 1 | 18 | 3 | 项国雄 |
00820017 | 涉农新闻传播 | 1 | 18 | 4 | 陈旭鑫 |
跨学科选修课 | | 学生自主选修 | | | | | 跨一级学科选修,至少2学分 |
实践 环节 | 学术活动 | 00899901 | 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的学术会议,听取不少于10场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学术报告 | 1 | 18 | 1 | | 导师组考核,学院审核 |
实践活动 | 00899902 | 必须参加1次社会调查、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专业实习、参与1项导师的科研课题、发表1篇本学科北大核心期刊论文 | 1 | 18 | 2 | | 导师组考核,学院审核 |
补修课程 | 00820018 | 新闻采访与写作 | 3 | 54 | 1 | |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不计学分 |
00820019 | 新闻评论写作 | 3 | 54 | 1 | |
附件一:
传播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必修 课 | 99920001 99920002 | 公共英语 | 3 | 108 | 1和2 | 学校统一安排 | 7学分,60分以上合格 |
9992000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99920010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2 | 学校统一安排 |
99920012 |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 1 | 18 | 1或2 | 学校统一安排 |
00820001 | 专业英语 | 1 | 18 | 3 | 熊茵 |
学科基础课 | 00820002 |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 | 3 | 54 | 1 | 项国雄等 | 6学分,75分以上合格 |
00820003 |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 3 | 54 | 1 | 邱新有等 |
方向核心课 | 00820021 | 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 3 | 54 | 1 | 李春雷、王凤仙 | 9学分,75分以上合格 |
00820022 | 新媒体与社会治理 | 3 | 54 | 2 | 戴利朝 |
00820023 | 新媒体传播伦理与法治 | 3 | 54 | 2 | 陆涛 |
方向探究课 | 00820024 | 网络传播形态专题 | 2 | 36 | 3 | 袁爱清、王凤仙 | 4学分,75分以上合格 |
00820025 | 新媒体与社会心理 | 2 | 36 | 3 | 李春雷 |
方向 选修 课 | 00820026 | 网络和新媒体传播前沿 | 1 | 18 | 2 | 邱新有等 | 至少选修6学分,60分以上合格 |
00820027 | 传播符号学 | 1 | 18 | 3 | 陆涛 |
00820028 | 新媒体与幸福心理 | 1 | 18 | 2 | 袁爱清 |
00820029 | 新媒体与社会行动 | 2 | 36 | 3 | 李春雷 |
00820030 | 文化传播专题 | 1 | 18 | 4 | 戴烽 |
00820031 | 媒介文化专题 | 1 | 18 | 4 | 陆涛 |
| 跨学科选修课 | | 学生自主选修 | | | | | 跨一级学科选修,至少2学分 |
实践 环节 | 学术活动 | 00899901 | 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的学术会议,听取不少于10场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学术报告 | 1 | 18 | 1 | | 导师组考核,学院审核 |
实践活动 | 00899902 | 必须参加1次社会调查、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专业实习、参与1项导师的科研课题、发表1篇本学科北大核心期刊论文 | 1 | 18 | 3 | | 导师组考核,学院审核 |
补修 课程 | 00820032 | 网络传播专题 | 3 | 54 | 1 | 学院安排 |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
00820033 | 新媒体传播专题 | 3 | 54 | 1 | 学院安排 |
附件一:
广播电视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必修 课 | 99920001 99920002 | 公共英语 | 3 | 108 | 1和2 | 学校统一安排 | 7学分,60分以上合格 |
9992000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99920010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2 | 学校统一安排 |
99920012 |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 1 | 18 | 1或2 | 学校统一安排 |
00820001 | 专业英语 | 1 | 18 | 3 | 熊茵 |
学科基础课 | 00820002 |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 | 3 | 54 | 1 | 项国雄等 | 6学分,75分以上合格 |
00820003 |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 3 | 54 | 1 | 邱新有等 |
方向核心课 | 00820041 | 电视传播专题研究 | 3 | 54 | 2 | 程前 | 9学分,75分以上合格 |
00820042 | 视听新媒体理论与实务 | 3 | 54 | 2 | 姜滨 |
00820043 | 电视采访报道研究 | 3 | 54 | 2 | 陈银花 |
方向探究课 | 00820044 | 视听语言研究 | 1 | 18 | 1 | 姜滨 | 4学分,75分以上合格 |
00820045 | 电视节目策划研究 | 1 | 18 | 2 | 程前 |
00820046 | 广播电视媒介批评 | 1 | 18 | 3 | 熊文泉 |
00820047 | 影视艺术美学 | 1 | 18 | 4 | 熊文泉 |
方向 选修 课 | 00820048 | 音视频内容制作 | 1 | 18 | 1 | 刘一儒 | 至少选修6学分,60分以上合格 |
00820049 | 广播电视发展前沿 | 1 | 18 | 2 | 陈银花 |
00820050 | 动漫艺术研究 | 1 | 18 | 3 | 姜滨 |
00820051 | 影视剧作与理论 | 1 | 18 | 3 | 熊文泉 |
00820052 | 纪录片创作研究 | 1 | 18 | 4 | 程前 |
00820053 | 电视媒体融合创新研究 | 1 | 18 | 4 | 程前 |
| | 00820054 | 新媒体研究 | 1 | 18 | 4 | 陈银花 |
| 跨学科选修课 | | 学生自主选修 | | | | | 跨一级学科选修,至少2学分 |
实践 环节 | 学术活动 | 00899901 | 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的学术会议,听取不少于10场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学术报告 | 1 | 18 | 1 | | 导师组考核,学院审核 |
实践活动 | 00899902 | 必须参加1次社会调查、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专业实习、参与1项导师的科研课题、发表1篇本学科北大核心期刊论文 | 1 | 18 | 3 | | 导师组考核,学院审核 |
补修 课程 | 00820055 | 广播电视概论 | 3 | 54 | 1 | |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
00820056 | 电视新闻采写 | 3 | 54 | 1 | |
附件一:
广告学与新媒体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必修 课 | 99920001 99920002 | 公共英语 | 3 | 108 | 1和2 | 学校统一安排 | 7学分,60分以上合格 |
9992000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99920010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2 | 学校统一安排 |
9992012 |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 1 | 18 | 1或2 | 学校统一安排 |
00820001 | 专业英语 | 1 | 18 | 3 | 熊茵 |
学科基础课 | 00820002 |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 | 3 | 54 | 1 | 项国雄等 | 6学分,75分以上合格 |
00820003 |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 3 | 54 | 1 | 邱新有等 |
方向核心课 | 00820061 | 广告传播理论研究 | 3 | 54 | 2 | 曾振华 | 9学分,75分以上合格 |
00820062 | 广告策划与创意研究 | 3 | 54 | 2 | 黄清华 |
00820063 | 数字营销传播研究 | 3 | 54 | 3 | 曾振华 |
方向探究课 | 00820064 | 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 | 2 | 36 | 2 | 程慧平 | 4学分,75分以上合格 |
00820065 | 形象传播研究 | 1 | 18 | 3 | 陈雅莉 |
00820066 | 品牌战略管理研究 | 1 | 18 | 3 | 李和平 |
方向 选修 课 | 00820067 | 新媒体用户行为与效果研究 | 1 | 18 | 3 | 程慧平 | 至少选修6学分,60分以上合格 |
00820068 | 视觉文化与美学研究 | 1 | 18 | 3 | 殷伟群 |
00820069 | 消费者行为研究 | 1 | 18 | 4 | 戴 烽 |
00820070 | 电子商务专题研究 | 1 | 18 | 4 | 蔡立媛 |
00820071 | 公关传播专题研究 | 1 | 18 | 4 | 王凤仙 |
00820072 | 社交媒体专题研究 | 1 | 18 | 4 | 蔡立媛 |
00820073 | 媒介经营管理研究 | 1 | 18 | 4 | 曾振华 |
00820074 | 广告文化与广告批评 | 1 | 18 | 4 | 陆 涛 |
| 跨学科选修课 | | 学生自主选修 | | | | | 跨一级学科选修,至少2学分 |
实践 环节 | 学术活动 | 00899901 | 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的学术会议,听取不少于10场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学术报告 | 1 | 18 | 1 | | 导师组考核,学院审核 |
实践活动 | 00899902 | 必须参加1次社会调查、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专业实习、参与1项导师的科研课题、发表1篇本学科北大核心期刊论文 | 1 | 18 | 3 | | 导师组考核,学院审核 |
补修课程 | 00820075 | 市场营销学 | 3 | 54 | 1 | |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
00820076 | 广告学概论 | 3 | 54 | 1 | |
附件二:
新闻传播学学科经典文献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
序号 | 适用范围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或编者 | 出版单位和时间 | 备注 |
1 | 新闻传播学 | 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记者、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大学、中国电视 | | | 国内权威期刊 |
2 | 新闻学 |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 | 国外期刊 |
3 | 新闻学 | NEW MEDIA & SOCIETY | | | 国外期刊 |
4 | 新闻学 | 精神交往论 | 陈力丹 | | 必读 |
5 | 新闻学 | 报刊的四种理论 | 韦尔伯·斯拉姆 | | 必读 |
6 | 新闻学 | 市场新闻学 | 麦克马纳斯 | | 选读 |
7 | 新闻学 | 做新闻 | 盖伊-塔奇曼 | | 必读 |
8 | 新闻学 | 美国新闻史 | 埃默里 | | 必读 |
9 | 新闻学 |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 比尔·科瓦齐 | | 必读 |
10 | 新闻学 | 幻影公众 | 李普曼 | | 选读 |
11 | 新闻学 | 新闻:政治的幻象 | 班尼特 | | 选读 |
12 | 新闻学 | 人与人相遇 | 王怡红 | | 选读 |
13 | 新闻学 | 大数据时代 |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 | 选读 |
14 | 新闻学 | 数据与可视化分析 | 理查德 布莱斯 | | 选读 |
15 | 传播学 | 公众舆论 | 李普曼 | | 必读 |
16 | 传播学 | 乌合之众 | 勒庞 | | 必读 |
17 | 传播学 | 受众分析 | 丹尼斯·麦奎尔 | | 选读 |
18 | 传播学 | 现代社会心理学 | 周晓虹 | | 必读 |
19 | 传播学 | 抗争性政治 | 于建嵘 | | 必读 |
20 | 传播学 |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 陆键东 | | 选读 |
21 | 传播学 |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 | 赵鼎新 | | 选读 |
22 | 广告学 | 认知心理学 | 王甦 | | 必读 |
23 | 广告学 | 娱乐至死 | 尼尔·波斯曼 | | 必读 |
24 | 广告学 | 整合行销传播 | 美国舒尔茨 | | 必读 |
25 | 广告学 | 手机:挡不住的呼唤 | 保罗·莱文森 | | 必读 |
26 | 广告学 | 作为文化的传播 | 詹姆斯·凯瑞 | | 必读 |
27 | 广告学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 | 张金海 | | 必读 |
28 | 广告学 | 西方广告学经典著作导读 | 许正林 | | 选读 |
29 | 广告学 | 科学的广告 | 霍普金斯 | | 必读 |
30 | 广告学 | 广告的艺术 | 乔治·路易斯 | | 必读 |
31 | 广告学 |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 | 麦克卢汉 | | 选读 |
32 | 广告学 | 社会心理学 | 周晓虹 | | 选读 |
33 | 广告学 | 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 | 贝塔朗菲 | | 选读 |
34 | 广播电视 | 关于电视 | (法)布尔迪厄 | | 必读 |
35 | 广播电视 | 电影电视画面:镜头的语法 | (英)彼得·沃德 | | 必读 |
36 | 广播电视 | 电视文化学 | 欧阳宏生 | | 必读 |
37 | 广播电视 | 电视批评学 | 欧阳宏生 | | 必读 |
38 | 广播电视 |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 | 赵玉明 | | 必读 |
39 | 广播电视 | 电视的活路:数字化背景下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 | 易绍华、陈培爱 | | 选读 |
40 | 广播电视 | 做严肃的电视——英国电视为什么好看 | 周康梁 | | 选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