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研
究
生
期
末
论
文
考
核
材
料
汇
编
年级:2012级新闻学
课程:新闻实务研究
讲授人:胡沈明
学期:2012-2013第一学期
印制日期:2013年1月10日
****—****学年第***学期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
学 院: 考试对象: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分钟
答题要求: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题目( 分值)
1、
2、
填写说明:
1、考试对象应填:****年级****专业
2、课程类型应填:学位基础课,或学位专业课,或选修课
3、考试方式应填:闭卷、或开卷,或课程论文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
(201 —— 201 学年第 学期)
学 院: 课程名称:
年级专业: 课程类型:□学位课;□非学位课;任课教师:
序号 | 学 号 | 姓 名 | 平时 成绩 | 考试 成绩 | 总成绩 | 说明: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学位课程75分以上及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及格。 1.任课教师应认真评阅试卷,于下一学期第1周内交给学院研究生秘书,各学院研究生秘书应妥善保管好学生试卷和答卷,保存期五年。 2.课程名称应与研究生教学计划的课程名称一致,否则无效。 3、此表学院保存原件,交一份复印件给研究生院。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6 | | | | | |
7 | | | | | |
8 | | | | | |
9 | | | | | |
10 | | | | | | 课程考试方式: □闭卷;□开卷;□课程论文 课程考试时间: 201 年 月 日 午 |
11 | | | | | |
12 | | | | | |
13 | | | | | |
14 | | | | | | 任课老师签名: 201 年 月 日 |
15 | | | | | |
16 | | | | | |
17 | | | | | |
18 | | | | | |
19 | | | | | |
20 | | | | | |
21 | | | | | |
22 | | | | | |
23 | | | | | | 研究生教学秘书审核签名: 201 年 月 日 学院确认盖章: (盖 章) |
24 | | | | | |
25 | | | | | |
27 | | | | | |
28 | | | | | |
29 | | | | | |
媒介审判:民意的扩大与异化
——基于“公车不让座”事件下群体心理的分析
2012010475新闻学
摘要:近年来在许多重大社会问题下,媒介不仅扮演了新闻报道的角色,而且还具有一种对热点问题的审视眼光,本应是舆论监督的功能,却越来越异化成为“媒介审判”,凌驾法律与道德之上,扭曲了其本来的中立地位,甚至引导公众走向对事件当事人的“口诛笔伐”。本文以电影《搜索》中“公车不让座”事件为例,通过分析媒介的功能性错位,及其在歪曲的舆论引导下引起的民意扩大与异化,从而积极探寻在言论自由和网民聚集非理性情况下的“审判”之间的平衡点。
关键词:媒介审判 道德审判 群体心理 媒介功能性错位
当代中国正进入一个急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过程中难免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媒介在行使自身舆论监督功能的时候,越来越本能地开始对某些热点事件加以自身的“预先审判”,例如药家鑫案、邓玉娇案等。日益膨胀的媒介力量对公众的影响已经超出引导层面,走向领导层面,甚至主导了公众的舆论。电影《搜索》中,姚晨饰演的女记者在面对“公车不让座”事件时,并没有跟踪背后的原因,而是凭借自己主观的臆想判断事件的不道德,通过媒体的“道德审判”,搜索出事件当事人相关的所有信息,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人对该事件当事人的批判。本文通过对这件事情的分析,重点阐明一下媒介功能性错位下的“审判”和非理性民意下群体心理的演变情况。